在推拿中运用经络理论判断病症,主要通过以下方式:
一、辨经络循行路线
- 观察疼痛部位:根据身体疼痛或不适区域,判断其对应的经络。
例:后头痛多属太阳经(膀胱经),侧头痛多属少阳经(胆经),前额痛多属阳明经(胃经)。
- 触诊异常反应:按压经络循行处,若出现结节、条索状反应物或压痛,提示该经络可能阻滞。
二、辨经络与脏腑关联
- 经络属络关系:每条经络对应脏腑,通过症状推断脏腑问题。
例:咳嗽、气喘伴肺经(中府、尺泽)压痛,可能与肺脏病变相关;胁肋胀痛伴肝经(太冲、期门)异常,多属肝胆问题。
- 表里经影响:互为表里的经络(如太阳经与少阴经、少阳经与厥阴经)可相互影响。
例:肾虚(少阴经)可能通过表里关系引发膀胱经循行部位(腰背部)酸痛。
三、辨气血盛衰与虚实
- 经络敏感度:虚证多表现为经络循行处松弛、喜按,实证多为紧张、拒按。
例:脾胃虚弱者,胃经(足三里)按压后有舒适感;食积气滞者,胃经穴位按压时疼痛明显。
- 皮肤色泽与温度:经络阻滞处皮肤可能出现色泽异常(如发青、苍白)或温度变化(发凉或灼热)。
四、结合其他辨证方法
- 四诊合参:推拿前需结合望(面色、舌象)、闻(气味、声音)、问(症状、病史)、切(脉象、经络触诊)综合判断。
例:患者主诉失眠,若心经(神门)及肾经(太溪)均有压痛,可能属心肾不交证。
- 动态观察疗效:推拿后症状缓解的经络穴位,可反向印证辨证是否准确。
例:推拿胆经(风池、阳陵泉)后偏头痛减轻,提示病属少阳经。
总结
通过经络理论判断病症,核心是建立“体表症状→经络循行→脏腑功能”的关联思维,结合中医整体观,准确定位病位与病机,指导推拿选穴和手法操作。
福建闽医堂发展至今20余年,目前旗下拥有与医学健康相关的品牌有:闽医堂(学校与医疗养生连锁)、儿医堂(小儿推拿与小儿健康教育)、辅家(健康家政)等品牌。
培训项目:艾灸推拿、整脊正骨、小儿推拿、催乳与产后康复、软伤修复、康复理疗、保健调理、脏腑点穴、足疗修脚、火罐刮痧等职业培训,以及报引荐医疗机构跟师报中医师承考中医专长医师等(可申办中医门诊或到医疗机构上岗,有处方权)。
招生条件:年龄16-65岁,初中文化以上,身体健康均可报名,免试入学!
★咨询微信手机:13959555511,学校招生办公热线:059-4666-45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