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——
中医推拿与小儿按摩的手法在力度、操作部位、适用目的等方面有明显区别,具体对比如下:
一、手法力度与深度
- 成人推拿:
- 力度较重,需渗透至深层肌肉、筋骨或穴位,常使用按、揉、扳、捏脊(成人版)等“重手法”,可能产生酸、胀、痛感(得气感)。
- 例:用肘尖点按腰椎痛点,或用“扳法”纠正关节错位。
- 小儿按摩:
- 力度轻柔,以皮肤表层滑动、轻揉为主,避免损伤娇嫩肌肤和骨骼,常用推、拿、捏、揉、运等“轻手法”,操作时以患儿能接受的舒适感为度。
- 例:用拇指指腹轻揉小儿腹部穴位,或用食指、中指“推三关”(前臂桡侧)。
二、操作部位与穴位
- 成人推拿:
- 侧重经络穴位和病痛局部,如足三里、肩井、腰阳关等,常结合解剖结构(如肌肉起止点)施术。
- 例:按揉风池穴治疗头痛,或在肩袖损伤部位直接推拿。
- 小儿按摩:
- 以“穴”为主(多分布于头面、手部、腹部),部分穴位呈“线”或“面”状(如“脾经”在拇指桡侧缘,“天河水”在前臂正中)。
- 例:推“脾经”(拇指螺纹面)调理脾胃,捏脊(脊柱两侧)用于儿童保健。
三、手法种类与名称
- 成人推拿:
- 手法更复杂,包含多种复合动作,如“滚法”“弹拨法”“拔伸法”“抖法”等,有针对性。
- 例:用“滚法”放松背部肌肉,或用“弹拨法”松解粘连的肌腱。
- 小儿按摩:
- 手法简单直接,名称多形象化,如“黄蜂入洞”(揉鼻翼两侧)、“打马过天河”(从前臂内侧向肘部推擦)、“猿猴摘果”(捏提耳朵)等,注重趣味性和安抚效果。
四、适用目的与场景
- 成人推拿:
- 以理疗疾病为主(如颈椎病、肠胃功能紊乱),或缓解慢性疼痛、调理体质,需辨证选穴和制定疗程。
- 小儿按摩:
- 以保健和调理轻症为主(如积食、感冒初起),未病先防,同时兼顾安抚情绪(如哭闹、夜惊)。
五、禁忌与注意事项
- 成人推拿:
- 禁忌:皮肤破损、骨折、肿瘤、急性炎症、出血性疾病等,部分手法(如颈部扳法)需谨慎评估风险。
- 小儿按摩:
- 禁忌:皮肤感染、出血倾向、急腹症、骨骼发育异常等,操作时需避开囟门(婴儿头顶未闭合处),且需家长配合固定患儿体位。
总结:成人推拿侧重“理疗性”,手法重、穴位;小儿按摩侧重“保健性”,手法轻、操作灵活,且安全性和亲子互动。两者均需专业训练,但小儿按摩需额外掌握儿童生理和沟通技巧。